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骨中罪 (1999)







導演:Philip Noyce

編劇 / 原著:Jeffrey Deaver

演出:
Denzel Washington
Angelina Jolie

成本:~US$ 73,000,000 (~7千3百萬美元)
票房:~US$ 151,000,000 (~1億5千萬美元)
帳面利潤:~7千8百萬美元



<骨中罪>和<七宗罪>兩套講述連環殺手案的電影,同樣出名。愛看驚慄懸疑片的朋友,不能錯過。電影改編自編劇Jeffrey Deaver的原著< The Bone Collector>。Jeffrey Deaver的真人,不單樣子陰沉嚇人,寫的懸疑小說也駭人聽聞,受害者總是被殘害得恐怖噁心。不噁心,大家不愛讀,Jeffrey Deaver差不多每年都出一部以 Lincoln Rhyme為主角的小說,如果你愛看 Denzel Washington 飾演的 Lincoln Rhyme,不防找幾部來讀。





不過,千萬不好在睡前讀.






連環殺手serial killer,一直是變態心理學及犯罪學研究對像。殺人不為物質,單純為快感或釋放情緒,也有為偏激宗教或思想,因此沒有妥協。滿足「殺人」的意欲,變異的心理,難以體會。

香港最經典的案件,不是近期性工作者連環遇害,而是1982年的「林過雲案件」。人稱「雨夜屠夫」的林過雲,每逢雨天晚上,便架的士,選單身女性接載,再駛往僻靜處,迷暈後將受害人肢解。最駭人的,是林過雲特別喜歡割下受害人的生殖器,製成標本放在家中收藏。如果不是沖晒店發現他沖晒的噁心照片,未知警方能否破案。

連環殺人,美國佔全球案件76%,大小題材拍成上百部電影,我看過的有<沉默的羔羊>、<十字狂魔>、<德州電鋸殺人狂>、<美色殺人狂>、<隔世救未來>、<殺謎藏>等等一大堆,當中最經典的奇案,莫過於英國19世紀的「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傑克用恐怖的開膛手法,在倫敦殺了最少五名妓女,還寄信公然挑釁警方。傑克繼續作案,警察一直也拿他沒辦法,如同一群白痴,當時全倫敦也陷入恐慌。最後,傑克突然收手,當局尚未抓到人,大丟面子,終成千古懸案。Jack the Ripper的案件,被大量改編成小說和電影,喜歡飾演怪人的 Johnny Depp也有一套電影< From Hell>,不錯的。

據專業的研究,連環殺手的特徵多是單身,在美國多數是白人,而且IQ奇高,屬智慧型罪犯。他們成長於充滿問題的家庭,自己可能曾受暴力對待,嚴重缺乏安全感。可能出於心理投射,他們喜歡虐待小動物,所以殺得小動物多了,變得麻木,那時要殺人才能達到滿足感。特別的是,原來60%以上的連環殺手,12歲後仍尿床。

輔導學的角度,認為犯案者兒時受創傷,產生心理鬱結,能透過心理治療,進入康復階段。可是,犯罪學和社會學,卻傾向相信遺傳基因作祟,得出結論犯案者無可救藥。兩派陣營對立多年,仍未找到有力結論。

要抓一名連環殺手,必先要死夠人,警探才能逐步掌握証據追捕,這是很可悲的事情。真正的案件,破案率很低,大部份會成為懸案,只有小說和電影的結局,才能抓著真兇,而又有多少警探,多年能保持尋兇熱誠? 電影< 殺謎藏>就是為拍出這悲哀的訊息。

今天社會,學歷要求,不斷提高,可是,薪金少,卻工時高,父母工作壓力大,學童讀書壓力大,好好相聚的時間甚少,家庭問題日益嚴重。可能各國要再出現像日本神戶的「酒鬼薔薇聖斗事件」,14歲學童連環殺人,控告教育制度和社會壓力,社會才後知後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