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

學運的道德高地



大學校園,是一個尋求「知識」和「真理」的地方,任何的PhD學位,代表著在知識的世界中,對各種智慧 (Phil-sophia) 的專重。因此,專上教育的產業,相對比起其他社會產業,物質價值觀念為薄,在這個地方工作和學習的人,容易產生理想主義。學術自由,帶動社會文明,確實是普世重視的價值。



研究過社會科學的人也知,成功的政治人物,必須理解「學運」本身的攻擊力。由最近代的五四新文學運動,或六七十年代,歐洲反越戰浪潮,抑或最近的六四事件,政治領袖均深深明白,即使是以最少程度的武力,對付學生,也會引發社會動蕩。而且,當學生的訴求愈Grand,愈不物質化,愈涉及公義,這些訴求,對執政者後勁的殺傷力,便愈大。這點,連給人灌以「賣港」名聲的民主黨,也懂得立即交出「死士」佔中,「轉肽」立場鮮明。

學生本身,已經是「人民的催淚彈」,在鏡頭面前,向學生發射催哭彈,比「跟孕婦全力吵架」更笨,無疑公開抓破自的臉。因為,社會上,「道德」永遠戰勝「守法」。執政者缺乏對學運的敏感度,或群眾對道德的堅持,本身,是一種愚昧,如果執政者仍然用家長式的訓示或負面的定性,激化群眾,演變致無法收拾的局面,本身,更是無能。

政治,是一種權力分配的藝術,政府現在處理違法局面,己大片喪失道德高地。當號召者已能夠呼籲罷工罷課,表示他們已經掌握某程度的信心,「居高臨下」了。

因此,執政者再談違法,於事無補,找保安局當代罪羔羊,只會失守更多的道德據點。讓社會演變到違法的道德行動,政府「捉蟲」。

對中央的絕對服從而無視學運的政客,注定要賠上重大的政治代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