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ranslate This Blog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三國之見龍卸甲(2008)

發表於2008年4月10日


 
故事改編自通俗演義小說(見電影TRAILER)<三國演義>,集中講述三國時代蜀國名將趙雲的一生。電影開場由劉德華飾的趙雲和洪金寶飾的羅平安帶領的軍隊「常山組」,跟隨在劉備(岳華飾)軍中,破曹軍(電影中稱為魏軍)殺先鋒立功。

因魏軍大舉南下滅劉,將劉趕至鳳鳴山。羅因軍功被指派去保護劉備妻小,在戰亂中失散主母及少主(後主劉禅),危急之際,趙挺身而出,單槍匹馬殺入魏軍,並順利尋到少主,突破魏軍,將少主救走。後來,劉備稱帝,趙因長期跟隨劉軍立功,有「長勝將軍」之美譽,獲封為蜀國五虎大將之一。諸葛亮伐魏,趙即使年屆七十仍堅持出征。戰中斬魏將韓德四子後遇伏退兵,被曹操孫女曹嬰(Maggie Q飾)帶兵圍困鳳鳴山,展開一場拉鋸戰,後來更發現大秘密,趙徹悟勝敗。


萬眾期待.....見龍水滾
見龍一片,早在首影前,就著主角趙雲的造型上惹來極大爭議,矛頭一度直指那頂經典的飛碟盔。因為電影取材自三國的主題,而趙雲亦是眾多三國迷心中的英雄,加上由群雄心服的劉德華來演, 不少網友得知終於有導演敢於接觸近乎危險的三國題目, 將趙雲搬上銀幕, 為大家完成心願, 紛紛加入支持行列, 更有網友創作出劉德華飾的趙雲頭像, 令見龍一片, 萬眾期待.



也是沒有辦法, 飛碟盔推出後, 惹來眾怒炮轟, 群眾情緒如此, 也是能夠體諒的.
(註:亦是網友創作的趙子龍造型)


蕭笙鏡頭下的劉德華, 已成經典絕跡人物, 除了劉德華, 其他的楊過都顯得遜色了.
但是, 見龍中的趙子龍, 相比起網友創作的趙子龍........似乎.......

(註:網友創作的趙子龍, 驚嗽網友的作品)
三國中的趙雲跟神鵰中的楊過一樣, 都是大眾心目中不朽的人物, 選劉德華飾演, 是李仁港最成功之處


(以上兩圖皆會在見龍電影中出現的趙子龍)
李導.....你.......我...........非常敬佩劉德華敬業樂業的精神,




李仁港專訪-見龍御三國

李導自己也承認自己是三國迷, 而拍見龍一片, 李導坦言, 這是他在三國中一直好想拍既野。


有關飛碟盔, 李導大意表示, 如果硬性按三國時代, 將不好看的頭盔採用, 不如自行設計有美感的頭盔. 看來李導對藝術美感頗有個人的看法及執著.




 
主流兩旋渦
關於見龍的爭議, 除了集中在趙雲和其他人物的造型外, 見龍一片的劇情, 與演義小說和史籍所載不符亦是一大爭論點. 反對李仁港改編的朋友固然之認為, 見龍劇本改得太離諳, 不單是掛三國之名而無三國之實, 更加是將大家心目中的趙雲破壞得體無完膚, 有朋友更加發起擺看見龍一片的呼籲, 以及高呼「還我趙子龍!」, 鍾情三國原著小說威力. 但反過來一面, 支持劇本的朋友卻認為, 創作本就不應有框架限制, 反正演義小說也是虛構, 不應執著於史籍及小說, 應以開放的眼光來見龍一片.



============================================================================


原創故事, 見龍被丙
參考見龍一片的英文名: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 可以說是「龍的甦醒」或者是「龍的覺醒」. 電影中企圖以趙雲的勇武所帶給他的常勝, 在勝與敗的執著中, 得到對人生的體會和頓悟, 尤如重生. 在邏輯上可以說是不錯的發揮, 一個常勝將軍, 本不善敗, 在人生最後戰役中, 能否從英名的執念中得到釋懷, 確實很有警世的味道. 如果觀眾跳出三國的文化與地域背景, 僅僅以獨立題材發揮, 應該是不錯的劇本.


可是, 因為故事結構的單一性, 人物性格的單一化, 故事內容可適用於任何「長勝將軍」:


趙雲參軍-->趙雲努力-->趙雲常勝-->趙雲獲封-->趙雲兵敗-->趙雲頓悟

這一套有關「常勝將軍」的故事格調, 其實可適用於任何人物中, 例如將岳飛的故事改編而成也可以:


岳飛參軍-->岳飛努力-->岳飛常勝-->岳飛獲封-->岳飛兵敗-->岳飛頓悟

又例如:

鳳鳴山 = 牛頭山

鄧芝 = 岳雲

諸葛亮 = 秦檜

劉禪 = 趙構

曹嬰 = 兀朮

趙家軍 = 岳家軍

等等等等.....


最後結語: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的鵬舉, 而統一天下的最終不是「宋」、「金」, 而是「元」.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也能適用.



=============================================================================



原創改編本無罪

本來見龍一片, 就獨立原創故事來說, 脫出時代地域及文化的框架, 拍出來也可以是不錯的戰爭片, 概能自由發揮, 又能自圓其說,

可是, 以「原創故事」的角度來看, 見龍一片卻異常突出「三國」的主題, 令人的視線由「獨立創作」的故事上, 轉移到「三國」這浩大的題目上, 又「反傳統三國」創造出新的「趙子龍」這種情況無疑將原創故事推上斷頭台, 自己為自己創作出來的故事, 打上死刑印章.

所有的武將, 差別只是臉孔已己, , 無其他性格描寫, 全都熱血化了.

如果以「改編故事」的角度來看, 見龍一片的故事只突出三國中的趙子龍, 更刻意將片中出現的所有人物貶抑(例如陰險的諸葛亮, 霸權的曹操, 自我中心的曹嬰) 和單向性的熱血性格提升 (典型如鄧芝, 韓德, 趙雲本身當然是十級熱血), 將原本三國群英種種複雜的性格單一化, 亦將鏡頭集中在趙雲一個人身上, 彷彿羅平安(旁述的化身)的眼中就只有看到趙子龍. 這種「放大鏡式」改編, 流於創造出一個個人英雄主義式的, 超強的趙雲, 令「常勝將軍」的型格得一個「勁」字, 所以說, 故事如不以「三國」掛鉤, 反而取材一些其他較為單調的背景的小說去改編「常勝將軍」, 「反作用力」會較少.
 
 
 
 
執意三國弄巧成拙
事實上, 李導為見龍一片添上一個「時代框架」和「三國群英的舞台期待」, 令李導心目中那一種個人化的英雄式「趙子龍」, 在單線的故事發揮上, 給原本演義小說或史籍中, 那種群星之中, 多重故事線, 眾多英雄主角混雜當中, 層層「叠」出來的「趙子龍」, 人物性格的豐富感上, 明顯比下去.



見龍一片就是造不出這種群英互相輝影的彩虹效果, 看趙雲的眼神, 根本非執著於「勝敗」的層次, 而是心中向中忠君愛國, 為國為民的理想, 思想層次本就不同. (一家人咁, 怎忍心拆散大家? 健全心智的武將, 是不會問為何而戰)

更加在人物性格表達上, 缺少了其他類型的英雄影襯(例如智謀式的英雄, 冷靜沉著的武將), 全都變成了單一類型「蠻牛式」英雄勇將(例如鄧芝、張苞、關興、韓德、甚至諸葛亮都轉化成為帶草莽味的牛胃俠客), 使劇本內容, 主要是圍繞趙雲為主角, 發生的英雄故事, 只能成功塑造一個超強武將(如一條只有紅色的彩虹), 未能打造任何亂世中(不單是三國時代), 那種群英七色彩虹的虹劃時代氣魄, 等於你開書本, 看什麼叫「彩虹」, 但只看到一集超大的「紅色彩虹」, 在註中寫著:「改編彩虹」...........


情況亦令人聯想起, 可能類同於去一所餐廳吃飯, 餐廳門口寫著:

自助餐:甲乙丙丁

進去見到每一煲都寫著:牛拍葉、牛拍葉、牛拍葉、牛拍葉、牛拍葉、牛拍葉、

間中, 會有:牛尾湯、燒牛肉、牛肉盾牌、牛舌火鍋.......

牌中寫著:改編自自助餐
========================================

戰爭常識匱乏 低邏輯向性
此外, 見龍一片除了開了個浩大的「三國頭」之外, 於戰爭中的描繪, 更顯電影匱乏戰爭常識, 這是拍戰爭片的大忌. 如無記錯, 電影中羅平安的地圖, 常山的位置, 好像從現今河北的位置搬近了河南, 而鳳鳴山的位置, 也好像非常混亂. 不談電影不交代曹操為何不放箭的理由(曹操只說了一句「要生擒」<--- 要拿來做人質嗎?是愛惜其才嗎?.....), 而一位將軍在敵軍包圍中, 救B時充將B繫在背上, 一個眼看不到的地方, 情況凶險之極, 尤如救生員救人時, 自己在水面上而被救者在水底. 那是大過一件, 非大功.
 
照道理李導熟讀三國, 不應出現這些(即使不是三國背景)也會犯下的戰事常識錯誤, 實在令人費解. (難道是參考了吳宇森突破邏輯界限, 以雙手拿槍的美學觀點?)


有一位網友TIM200 , 以回目式寫了九個重點, 頗欣賞其創作, 轉載一下:

===========================

tim200發表於 2008-4-8 06:13 PM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轉載自Uwants討論區 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6046979&extra=page%3D1&page=10)

我想講下套戲眼寃的9個地方:

第一回 林雪孔明狂爬飯 ; 曹兵喝睡被斬死 諸葛亮跟劉備應該好後生, 27歲就成個林雪咁款....仲好似前世未食過飯咁, 最奇就係劉備果度冇人知佢係咩水, 而天下奇才果d所謂計謀, 真係好勉強, 搵幾廿條友偷襲大隊曹軍, 而曹軍個營好似冇人守住咁, 個個好似訓到死左咁, 呢d唔係孔明兵法, 係李大導兵法



第二回 常山探親一身膽 ; 常山人民一身蟻 趙雲衣錦回常山, 係最可以表達到子龍一身是膽的一場戲, 常山係曹操地界, 佢好似大搖大擺番去, 而d村民仲好熱情招待佢, 照計d村民一定唔會咁做, 大佬咁係通敵大罪, 成個常山d人都唔夠死, d村民一定同佢劃清界線自保, 佢番去肯定有人報官領賞, 攪到我以為李大導會係常山拍番場趙子龍單拖入常山, 之後順便單拖殺埋去許昌殺曹操, 攪掂收工, 天下太平



第三回 求職士兵學面試 ; 趙雲教你點見工 趙雲加入劉備度, 係羅平安/羅技安同佢interview, 本來我唔想用英文字, 因為佢真係好似現代見工咁, 只不過爭份CV, 但真係世界難撈, 做個兵仔都攪咁多野, 所以面試真係好緊要, 想搵工的人一定要去睇戲學野



第四回 關張聯手打趙雲 ; 呂布上左趙雲身 關張兩人聯手打唔嬴趙雲, 呂布真係後繼有人



第五回 趙雲封將似送終 ; 貴利馬超現漢中 劉備封將果場, 五虎出場, 四虎正常服飾, 只係得趙雲著到好似去送殯咁, 唔怪得劉備呢場戲之後真係死左, 趙雲咀咒成功!! 另外馬超點解成個貴利王咁樣, 我而為佢係黎收劉備數



第六回 魏中原來無大將 ; 孤兒寡婦立大功 曹家原來男丁單薄到咁, 要搵一個金枝玉葉的郡主去打仗, 仲好似冇哂大將咁, 我以為蜀中先無大將, 原來魏中仲無大將, 可能係李大導想講, 係司馬家可以奪權的伏筆



第七回 鄧韓二將自殺法 ; 二次大戰傳日本 鄧芝韓德的自殺式打法同口號, 大蜀國萬歲, 大魏國萬歲, 原來俾一班鍾意研究三國的日本人抄襲, 唔怪得二戰會有神風特擊隊出現, 日本人會叫大日本皇軍萬歲後自殺突襲



第八回 趙雲卸甲明送死 ; 話佢冇死發噏風 最後趙雲卸甲, 一條友衝去曹軍度, 分明送死LA, 唔明點解網上有人仲要駁話冇死到, 羅平安/羅技安都有話係最後一次見趙雲LA, 唔通趙雲係卸甲投降, 定係卸甲番常山退休睇見龍卸甲皮影戲版



第九回 百年人瑞見晉朝 ; 李大導搵笨好成功 羅平安/羅技安最後話三國係晉統一, 佢真係長命到呢....由長阪走佬到晉統一, 佢肯定係人瑞

========================================================================================

鬥牛式戰爭片 遭神風嚇窒
戰爭片最令人窒息的就是戰爭的場面, 中國人打仗一向聞名於世的, 就是使用計謀和陣法. 孫武的兵法是大家公認的文獻, 也有聽說過孫子兵法好像曾列入美軍需讀的讀本. 雖說中國人自己打來打去, 改朝換代已令很多中學生生厭, 但打仗、兵法、計謀經過千錘百鍊, 其內容有關作戰、謀攻、軍形、兵勢 、虛實 、火攻等已成為藝術的一種, 其中用間最為精彩, 中國人的戰爭片, 亦理應拍出這種獨有的民族性.

電影早段的夜襲場面確是拍得不錯, 常山組再戴上面具沖入曹營, 埸面恐怖之極, 實是不錯橋段, 當然如果劇本在此小戰中, 不需依賴天氣預測而突出其他種種兵法, 是個很吸引的開頭. 授計的如果不是諸葛亮而是單福會更入型入格. 不過如果電影將趙雲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改編, 會更好看:

玄德傳令,教軍士把住陣角,命趙雲引五百軍從東南而入,遶往西出.雲得令,挺鎗躍馬,引兵逕投東南角上吶喊,殺入中軍.曹仁便投北走.雲不追趕,卻突出西門,又從西殺轉東南角上來.曹仁軍大亂.玄德麾軍衝擊,曹兵大敗而退.單福命休追趕,收軍自回.言:「劉備軍中必有能者.吾陣竟為所破.」

後期與曹嬰那一段, 曹嬰將蜀死兵送還趙雲的一幕, 以打擊趙的軍心, 確是拍得「到位」, 永不惺惺作態的子龍無佢乎, 值得一讚. 可是, 見龍一片中其他的戰爭場面, 往往流於鬥牛式的兩軍互毆, 兵力的差距而影響陣法地形, 是土丘還是山形, 是高地還是低窪等等, 沒有交代, 另外, 自殺式的襲擊, 高呼「大魏國萬歲」「大蜀國萬歲」, 這種傾向將「中國人」演繹成「大和民族」的神風部隊, 被人直指是將「中國人異化」, 間接高舉二次大戰時, 將日本冷血盲目的軍國主義灌注在中國人身上, 李導這樣拍無疑容易鈎起中國人最深處的創傷, 屬傷害同胞情感的危險動作, 幸好「大XX萬歲」對白只有兩句, 錯有錯著, 亦被曹操名句「寧可我負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負我」立時搶了主場, 否則群眾情緒結果難料. (如果趙雲在卸甲後, 闖入敵軍, 再次高呼, 大蜀國萬歲, 之後自己按鈕爆開, 實不敢想像同胞走出影院後........

<三國演義>是中國人驕傲的一部奇書,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份驕傲, 接觸三國題材, 不光是拍「自己想拍」的東西, 更應對三國題目予以專重, 有關三國的電影也不光是賺錢的東西, 也是肩負起向世界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 如果見龍一片如李導所說, 他拍的三國正正就是羅貫中想講概野, 那我們就真的需要反省一下.


吳生老多十多二十年可當關羽, 到時肥D, 有返多D人生閱歷, 拿住本春秋讀一讀, 恐怖式關公眼神, 可能足可問鼎影帝


概改編自<三國演義>見TRAILER(http://hk.promo.yahoo.com/movie/threekingdoms/#(#()

那就看看趙子龍, 比較起史籍和演義, 改編的精神如何:



熱血式男兒 - 悲壯「李子龍」
趙雲在見龍一片中的人物性格不夠鮮明, 僅僅看到熱血式的「仁」和「情」. 其他的都是打打打打打打打.... 勁勁勁勁勁勁勁勁勁勁....

趙雲從初作先鋒後以及長坂之戰中說道:「無論我能否回來, 都不要難委羅平安」. 年屆七十, 仍堅持出征, 否則一頭撞死在台階, 熱血個性不減. 最後趙發現羅平安出賣了他, 仍然叫他為自己卸甲, 還拿出那一張一直收藏的地圖, 表明自己的重情, 最後還叫羅平安幫他擊鼓, 出陣. 表達趙雲重情之餘, 亦有寬恕的胸襟.


另外, 趙雲在挑下曹嬰後不殺, 更不生擒, 說:「我不殺女人」, 還給機會敵人帶走, 情境突出「男人」的重力感. 在打開諸葛亮的錦囊後, 知道自己作了誘敵的先鋒, (趙雲實際上是常作誘敵先鋒)按住怒氣問:「為何這樣對我?」, 反映電影中趙雲極希望立功卻認為被出賣的眼光, 借錦囊突顯諸葛亮陰險一面, 襯托出「勇」作為真男兒的真正價值觀, 「舉勇貶謀」, 分分鐘可能暗寸「智謀式的男人非真男人」.
 
在李式的「真男人化」之下的鄧芝, 準備出陣併死一戰前, 在「為何而戰」這題目上, 趙雲回答大家:「為了國家的光榮而戰!」 到最後徹悟成敗, 卸下「長勝將軍」的名譽包袱, 勇敢單人闖入敵陣. 這就是李式的趙子龍, 哲學眼光卻只圍繞在「成敗」的「結果」層面上. 在真男兒「仁義禮智勇」中, 將熱血, 勇武, 推到至高無上的位置, 這樣的一個人物, 在個性上, 作為「男人」跟隨的價值觀上, 改編後, 是否比起史籍中及演義小說中的趙雲有所突破呢? 不防看看細看趙雲是誰.
 


完美主義傾向 史籍中的亂世改革者(三國志。趙雲傳)
趙雲(168-229), 字子龍, 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 史籍形容他為「身高八尺(約1.89m),姿顏雄偉,早年在郡衙當差。」後來公孫瓚與袁紹相爭, 常山人推子龍為頭目, 跟隨公孫. 趙雲是個對主君有要求的人, 不是盲目跟隨, 傳記中記載趙雲是這樣回答公孫的「天下大亂,未知誰是明主,民有倒懸之危,鄙州議論,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紹而投將軍」後來趙雲和公孫相處久了, 感到他胸無大志, 不識大體, 只顧自己. 當時, 趙雲已是二十多歲, 在公務中有機會識到劉備, 劉備也對趙雲極其欣賞, 常給予照顧, 趙雲惠備:「我永遠不會背叛您的恩德」

後來公孫敗亡, 趙雲偶遇劉備, 於是便開始追蹤劉備的生涯. 在史籍傳記中, 趙雲是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做事清楚有條理, 亦不以私人情感取代做事原則, 處處從小事著手, 例如沒有據夏侯蘭為己用, 反而向劉備推薦其才, 又如關羽被吳軍所殺, 劉備的槍頭由指向魏而轉向吳, 趙雲進言「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而且滅了魏國之後,吳國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大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氣,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魏國,反而先打吳國。而且與吳國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


趙雲軍中曾多出一些絹, 請示諸葛亮怎樣處理, 亮令分給將士, 趙雲反說「我軍軍事失利,為何要賞賜呢?請將其物全部入赤府府庫,在十月的時候再給眾人做冬衣。」諸葛亮因此大為稱讚。事件反映趙雲處處做事的原則, 黑白分明. 因為當時三國是個亂世時代, 禮教義氣等等價值觀受沖擊, 個人貪慾主義, 盛行於武將之間, 但趙雲在亂七八糟的社會之下, 仍然堅守如此高尚的價值觀, 絕對是亂世, 目光集中在為社會貢獻的無私改革者. (而非自己的勇武和成敗)

再多看一例: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從前漢朝大將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何況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的亂賊都平定之後,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回歸故土去耕作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戰爭,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叫他們服兵役,納錢糧,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便聽從趙雲的建議。

又, 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 嫁蜀後夫人隨嫁衛員驕縱橫蠻, 備遂找趙雲掌管內事, 果然, 孫氏衛員果然行為有所改善, 態度老實多了.
 
史籍中非長勝 卻不單勇且有謀

例:漢水事件(詳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6%99%E9%9B%B2&variant=zh-hk

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擔心的趙雲便帶著數十騎的小部隊出了兵營的圍柵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 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且戰且退。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圍柵內。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圍柵,沔陽長張翼徳正在防守圍柵,見曹操大軍殺到,便欲閉門拒守。 趙雲進入主營之後,卻下令大開柵門,然後令蜀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曹軍為之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贊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雲為「虎威將軍」(非將軍名)。



====================================================================================================================



非卸甲 應御優
史籍中的子龍, 從跟隨劉備後, 在軍中名聲實際上是不及名門的馬超, 神武般的關張, 但卻處處得到旁人(無論職位高於他或是低於他)的信任, 事事按公正的原則, 即使對自己下屬生命的關顧, 對主母衛員的要求, 對君主過錯敢於進言, 對百姓流離失所的愛護, 面對貪慾時不動私心, 時史上少有的忠、義、仁、且能善終的完美主義者, 可以說是九型人格中, 健康型的一號典範.

趙雲的勇武, 相比起其高尚的個人情操, 愛國愛民的心, 只是其次, 只是襯托. 史籍所載的趙子龍, 比起見龍一片中的趙子龍, 修為層次高出很多. 從來史實中無完人, 但相信趙雲亦非只是執於「長勝」「勝敗」等等俗氣的念頭. (因本來史籍中的趙雲就常給諸葛亮指派佯敗誘敵的使命) 以優、良、常、可、劣的標準來看, 趙雲應該在中國人, 在外國人的心目中, 得到其應得讚揚.
 


忠誠慎重的好朋友 演義中的六號仔

趙雲在一出場營救公孫瓚時是這樣的,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第一句對白就是:

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處相見。



顯出趙雲勇武, 及其救國救民之心. 後來公孫瓚兵敗, 雲巧遇劉備:



云自別使君,不想公孫瓚不聽人言,以致兵敗自焚,袁紹屢次招云,云想紹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後欲至徐州投使君,又聞徐

州失守,雲長已歸曹操,使君又在袁紹處。云几番欲來相投,只恐袁紹見怪。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

奪吾馬,云因殺之,借此安身。近聞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實。今幸得遇使君!



劉備又說:“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云曰:“云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涂地,無恨矣。”

怎樣看這樣的趙子龍也是較型的嘛,


演義的趙雲與史籍中的非常相近, 他畢生在找一個名主, 希望平息亂世, 終得遇劉備, 而與劉備關係, 在演義中描述得令人熱哭盈眶:

看一看長坂之戰節錄吧


正悽惶時,忽見糜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口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張飛曰:「他今

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玄德曰:「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糜芳曰:「我親見他投

西北去了。」張飛曰:「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鎗刺死!」玄德曰:「休錯疑了。豈不見你二兄誅顏良、文醜之事乎?子龍此去

,必有事故。吾料子龍必不棄我也。」



卻說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至天明,尋不見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雲自思曰:「主人將甘、糜二夫人與小

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



雲:「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死在沙場上也!」說罷,拍馬望長板坡而去。



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雲並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覓;但逢百姓,便問糜夫人消息。



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



掩訖,解開勒甲條;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鎗上馬。



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

雲更不答話,挺鎗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

=======================================================

(其實曹操在演義中也有非常廣闊的胸襟, 但在見龍一片中, 曹操被李導加了一句對白:「他們全都是棋子」, 就這樣, 曹操在長坂之戰中, 更顯其衰格型像. )


後來將少主找到後, 趙雲雙手將B送還劉備, 但劉備一野將B擲在地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趙雲真的感動得不得了, 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

趙雲在演義中跟劉備的關係雖然不如關張般是義兄弟身份, 多是私人保鑣的角危, 但連關羽亦不得不承認:「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並,可也」. 如果趙雲和劉備這些種種互信的DYNAMICS, 在見龍卸甲中拍出來, 觀眾一感動, 趙雲那句迷失的「為何而戰」將無法套在趙雲頭上.



另外, 在演義小說中說「趙雲是謹細之人」. 演義中諸葛亮很多時都會找趙雲佯敗, 作誘敵先鋒, 而諸葛亮到東吳作說客時, 最後關頭也是CALL定趙雲來接走他, 如果CALL張飛就大件事啦. 可見趙雲在蜀軍中一向行事低調, 實事求事, 忠實地完成任務, 並不會胡亂給人挑釁和發怒, 更不會向曹操狂野怪叫, 在百萬敵軍中, 做一些近乎無腦的高風險挑釁行為, 也不會給人求其寸兩野, 向敵將爆肚:「丞相的計謀, 你如何能知!」這間直就是叫敵人提高警覺.
 


幻想三國 影龍投射
沒有看過李仁港的電影, 但李導電影的海報一向都充滿暴力感, 打鬥FEEL. 這類電影格調在此次見龍卸甲一片中不難找到相似的地方. 如果我是一個熱血, 喜歡打鬥, 爆破, 強勁, 熱血等等動力感的人時, 自然喜歡血性男兒的型像. 那麼, 在讀到三國時, 讀到呂布關張馬超等等強勁人物, 都有其風雲一時的浩大戰爭埸面時, 定當會為趙雲無機會出頭, 種種無得個威威的情況下(例如在劉備去和蔡瑁食飯時做保鑣, 長坂救B, 東吳接諸葛, 長江又救B)不甘.

如果我是這類性格, 也可能盼有人能為趙子龍圓夢(衣錦還鄉常山威威, 有女FANS霖, 一個人打呀劉關張, 向曹操怪叫:「咬我呀笨」, 最威咁壓住關張等人封虎將, 在三國中悲壯式卸下戰甲, 痛痛快快戰最後一場), 因此, 這一個狂野式趙子龍, 實質是別人內心中的不甘, 投射出來的影子, 為圓夢, 改地域, 加人物, 改人格, 無所不用其極, 去創作出幻想三國志的世界. 圓形的飛碟盔, 應名為, 圓夢盔.

想比起來, 狄龍缺了驕氣, 正氣反而十足, 似包公多過似關公, 陳之輝的眼神太清澈, 像個好人, 缺了張飛那種鍾馗面孔的魔性, 虎鬚當然也不夠. 趙子龍一個要是強過這兩隻狂魔, 強弱的層次感混亂, 就映襯不出「人中白龍」的感覺.



 
 
腦心丹田
電影有很多類型, 有些的重於邏輯, 有些重於戰鬥, 有些豐富於藝術感情. 我們可以試試以「腦心丹田」來看一部電影的表達手法:

1) 腦:計算, 邏輯, 思考, 佈局, 伏筆, 結構(例探案電影)

2) 心:感情, 藝術, 感覺, (例愛情片, 藝術片)

3) 丹田:動力, 官能刺激, (例打架片, 鬼片)



當然一部好片能夠在這三方面作出平衡, 既有合乎邏輯性的佈局, 人物情感的表達, 加上官能刺激的例如爆炸或其他場面, 可算是高水準之作. 見龍一片, 無疑在邏輯資料等屬腦的東西可謂改編得一敗塗地, 在人物感情單一的表現上做到標準動作, 而純打鬥爆炸的官能刺激可算是手屈一指. 1乏2中3濫. 喜歡與否, 看君喜好.


綜觀而言, 見龍一片, 畫龍點睛, 正其名, 題目上加上「幻想」二字,「幻想三國-見龍卸甲」,負面的評價將會更少, 李導亦可能大受歡迎.




1 則留言:

Stat Counter


View My Stats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