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ranslate This Blog

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

香港英資財團(1841-1997)(1996)








這本<香港英資財團>,要跟<香港華資財團>一起讀,十分刺激。作者馮邦彥教授,中國共產黨員,在國內暨南大學教學,作風低調,他寫書的內容卻非常精彩。我愛讀史書,卻從未想過金融經濟的歷史,也是如此好看。

從前讀史,只說兩廣總督林則徐,虎門燒煙,惹怒英人,誰不知,原來背後全是英國商人搞鬼,推波助瀾,設局坑了清廷,英國皇室終拿了藉口出兵,狠狠打了清皇廷一巴掌。兩國交兵,英國佔盡上風,1842年,簽了<南京條約>,取得香港。英國皇室當然威盡,不過最開心的,還是背後的英國商人。

19世紀大英帝國野心勃勃,企圖稱霸世界,可是其內部早矛盾重重,經濟狀況奇差,跟德法美經常發生貿易戰。講道理不及人,老早想動手,正好當時中國清朝積弱,己國商人在華「被欺」,心中暗喜,找足藉口開戰。其中一名叫渣甸(William Jardine)的商人,叫囂叫屈,特別大聲,而且還穿梭於英國政界,推波助瀾。最終渣甸在港立足了勢力,創辦香港英資四大行之一,「怡和洋行」。

老一輩人說過,發達起家定當「撈偏」(偏門行業),香港的繁華,正是如此。官方說法,是香港水深港闊,成為中西貿易交匯點,繁榮,有賴早期貿易。對,可更透澈,亦是大部份人逐漸遺忘的,是香港的繁榮,絕對靠渣甸這群英國商人,對華人賣鴉片發達起家。其實,這堆賣鴉片發達的公司,天天跟我們生活在一起。

百多年前,這批「撈偏」的公司,包括怡和洋行、太平洋行、太古洋行、會德豐等等,他們用香港作跳板,從事對華鴉片貿易,大賺特賺,而這群洋人,頭領們合組匯豐銀行,意即「匯款豐厚」意思,可以說是一個「有錢齊齊賺」的組織,不過後來誰也估不到,匯豐銀行,真的成為一所環球國際大銀行。賣鴉片賺了錢,他們再從事正當業務,例如百貨和船務,累積大量財富,最後才能建設香港。

香港今天的繁榮,說到底,還是建基於吸毒之上。不過,今天香港人吃的不是鴉片,是一張張放在銀包的塑膠鴉片,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今天走過的渣甸坊,渣甸山,怡和街,等等地方命名,也是以這位老英人Jardine命名,作為香港人,也不能不知渣甸。這群老狐狸,林則徐叫他們「禿頭老鼠」,從歷史的角度,定當臭罵他們。可從宏觀社會繁榮的角度,他們給香港搞電力廠,鋪路起橋,卻又不能不讚他們。今天香港世界知名,歷史功過難說,怎樣評斷,視乎你站在清方或英方,原則還是利益。

英資在港威武百年,除匯豐銀行外,四大英資公司全部衰退。無論如何,他們在港拿了大錢,玩了這麼多年,可後來又盡數輸回給華人,得失成敗轉頭空,至今,實力為首的怡和,已遷冊星加坡和倫敦,和記黃埔、會德豐被華商圍剿吞併,獨太古仍能立足香港,英資勢力,已大為退減。

當天英國人,還以為中國人是永遠的僕人,天天座在「大班椅」上,享受著別人勞累的成果,滿以為安枕無憂,誰不知,華人異於其他殖民地的人民,儲足實力,反過來大咬一口,購回大班老板的資產,嚇你一跳,再趕你回「鄉下」,天天得喝酒看球。

華夏民族子孫,不能以等閒之輩視之(當然這兒沒有貶低其他民族之意)。西方人讀近代史不難發現,中國人善於堅忍,所謂「唔聲唔聲,嚇你一驚」,已經有西方學者預視,未來30年,中國會領導世界。

百年滄桑,昔日四大英資公司之首,怡和洋行,實力大不如前。不過,仍然擁有香港的「牛奶公司」「必勝客」「萬寧」「711」「宜家傢私」等今天我們到「惠康」超市,付錢時,就是付給怡和。

再看怡和的LOGO,駭然發現,

那極可能是一朵:罌粟花。

一朵孕育鴉片,孕育香港繁榮的市花。



就讓時光回憶,留給渣甸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Stat Counter


View My Stats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