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跑了一個學期,終於完成所有課程。
「雙軌年」,李國章「334」改制後遺症。舊制中七學生,升讀大學,新制中六學生,也要升讀大學,兩批人馬,同時殺到,聯招變成古戰場。埋身混戰,斷手斷腳,不計其數。
專上教育新市場,時勢混亂,搶學生也搶老師,搞得人仰馬翻,工作真的應接不暇。整個學期,走訪數間大學執教。最忙碌的高峰,星期一二,執教大學A,學士班心理學,星期三四,執教大學B,毅進課程,星期五,執教大學C,高級文憑社工班,星期六日,備課、改功課、出卷、「湊仔」。
當了十年社工,突然跑去當教書匠,連自己也感莫名奇妙。
每星期跑來跑去,跟我的學生一樣,大家一起,忙得頭暈腦脹。我時常笑說:「忙這忙那,我也不知道,自己教了些什麼。」
不過,我還是希望,能再走進班房,跟我的學生,再多上一課。
自知,本來是個無比賴散的人,卻因為學生們,突然勤力起來。
最終,是我教導學生,還是他們教導我?
今天學生升學的路,比昨天難行。我慶幸,自己出生於七十年代,不需經歷李國章的教育制度實驗。
可是,今天的年輕人,卻要無奈的,接受一切。他們當中,資質,有些甚至比我好。卻因為政府失誤,成了永久受害者。港人治港,怎麼總是「自己人欺負自己人」。
最離譜的,有院校學生,竟然要在街市附近上課。
如果一切金錢掛帥,談什麼「校園生活」?我們的下一代,誰來保護他們?
有學生問我:「阿SIR,你會唔會比你個仔讀名校?」
我答說:「讀荃天吧,唔會特別追。」
學生問:「點解呀?」
我答:「隨緣吧,什麼便什麼,我只想他嚐一下,真正追尋知識的喜悅。」
今天的教育事業,已變成了一門商業。大家也為拿一張「沙紙」,而大費周章。真實學問,誰會關心?
我相信,作為父母,自己有閱讀的習慣,自己有思考的習慣,自己有追尋知識的習慣,比起什麼Play Group,也來得重要。
言教,不如身教。
你想自己的學生,成為怎樣的人,自己,便應當是怎樣的人。這,應該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是為人父母,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那是殊途同歸的道理。
時代不同,不知今天的同學們,還懂得這首歌嗎?
沒有校園的話,怎麼告別?
P.S.
非常欣賞,某大學辦學原則,堅持在大學校園上課。
特別紀念,2012-2013學年,個案管理班、DGC班、MSY班,FSL班,PSH班的學生。
還有一些個別的好朋友,在心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