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ranslate This Blog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心動奇蹟 咪咪知音 (2009)



我半年前收養了兩隻BB小貓,跟牠們相處半年有多,生活豐富了。因為養了貓,對貓的電影感興趣,可是細心留意,有關狗的電影故事非常多,但是有關貓的,就很少了。早前看過一套,忘了名子,悶得發慌。或許,貓兒不像狗兒那樣聽話,拍攝特別困難。這次卻找到了<心動奇蹟 咪咪知音>,海報很吸引,上網看電影預告,好像是有關一位中件男人跟小貓的故事,好像很吸引。。。。。。。。




故事講述日本某大機構的一位人事部部長,巧遇遭人遺棄小貓,不自已暗暗收養。。。。。。

相信電影的製作成本非常少,燈光很不對勁,而且色彩上的對比很弱,誇張一點說,畫面跟家庭自拍的差不多,不過電影的剪接和劇本對白均屬標準,不知為何這樣的「不對稱」。

很多朋友也給予此片劣評,大抵跟電影名稱「心動奇蹟」有關,因為早數年另一套的「心動奇蹟」,說有關柴犬救主的故事,拍攝的規模和情節相差太遠了,用「心動奇蹟」作片名,無疑自殺。

故事的情節平凡,生活化,最後的結局,主角離職後,抱小貓回家,就即完結,給人感覺莫名奇妙,最後訊息呼籲人珍惜小動物生命,及喚起飼養者的責任心,實質,電影其實嘗試表達更深一層訊息。

其實我個人對劇本故事倒欣賞,不過導演導不出人物和訊息的微妙。

主角作為一大機構的人事主管,一面要負責辭退老員工,一面再聘請新員工,這種「換血」的行為,是主角所討厭的。無奈,作為部長,亦要忠實執行。日本的「社」,即一所大公司,一所社會企業。作為社會的大企業,一向都有保護員工,富人情味的政策。正式的「社員」,享有多方面的福利照顧,例如,牙科保健,醫療保健,退休金等等,可是近十年,全球的企業轉營,莫說日本,就連香港,現在政府聘請公務員,也是合約制,跟以往的常任或永久員工形式已南轅北轍。日本也是如此。企業這樣轉營,盡現新世代,社會的冷漠標準(或是標準的冷漠),以往僱主和僱員之間的人情味全無,而主角作為人事部主管,執行這種冷漠方針,即使感到職責討厭,無奈仍要硬著頭皮幹,內心矛盾異常。他在公園看到年輕人,草草決定領養小貓,這種不負責任行徑,遂予以教訓。這是主角對企業逃避擔任照顧員工的方針,一種抑壓的控訴。

日本的男人其實都是可悲的動物,他們生來說被教育成為硬漢,視情感為弱者的表現。自己喜歡不喜歡皆不能表達,能力感和責任感促成他們凝固的性格。在家人,同事,朋友之中,均無傾訴對像,即使在公司飽受壓力,被同事將咖啡倒在頭上,也默默承受。因此,鐵漢柔情,將自己辭退員工的內疚感投射,才突然對被遺棄的小貓動了憐憫之心,不自覺將其秘密收養。

主角其實自己也想養貓,不過在於先前罵過女兒,不准養貓,而現在自己又說要養,找不了下台階,這就是日本男人,想又不說,不敢面對,如宿命般的悲哀。直至最後,主角辭職,坦言說出自己對社長感受,認為社長「沒有信心」照顧僱員,才突破自己銣鎖,做回真正自己,勇敢將小貓抱回家。這種突破凝固狀態,最是美麗的轉變。

中年危機,一般都是發生婚外情,可是這次電影,大杉漣的危機,在於是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可愛的小貓溶化了冷酷無情的男人,轉變令人感動。不過,電影未能將小貓和主角的感情聯繫,拍不出人與寵物之間的情,是核心的失敗,而且電影的中文譯名還以「心動奇蹟」做標榜,最是「死得無謂」,真是「捉到鹿唔識脫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Stat Counter


View My Stats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