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聽同事說,香港的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惠英紅憑<心魔>奪得,很想看看。電影的名稱像鬼片,感覺十足邪氣。
故事講述一個少年,跟自己未成年的女友,發生性關係後,家庭關係之間的變化和駭人的悲劇。
如果此片不是惠英紅得獎,可能被大眾視為一齣低成本的劣作。
馬來西亞導演,何宇恆的拍攝,節奏感充滿沉寂味道,朋友看過只能用「悶」字來形容。劣與藝術,一線之差。
惠英紅的角色,在故事上應該是「配角」。可是電影在後半段,焦點突然轉向,女主角黃明慧突然對男朋友的愛情,消失得無影無蹤,令人費解。少女黃明慧沉默的服從,變得理所當然,女主角的劇份,無端,卻忽然落在惠英紅身上。

導演精準抓著少年心境,鏡頭卻突轉向中年母親,為闖禍的兒子奔走。徐天佑飾演這不俏子,入型入格,非常欣賞。

親情,一直為人所歌頌,可是大部份時間,親情,是悲哀的。
此片平淡,可是單欣賞惠英紅最後在警局一幕,已值回票價。惠英紅演出了,一個失婚母親,對兒子的保護,否認一切,自欺欺人,經典的Denial心理反應。
失婚,是女性最大的缺失。愛情受傷,也可致女人瘋狂。並非危言聳聽,受傷的女人,可以將所有對自己的彌補,投射到兒子身上。尤其單親母親的兒子(包括兄弟姊妹中最少的兒子),其縱容的程度,可以非常瘋狂。如果不信,可以細細觀察身邊的家庭。
正如電影中收音機的讀白所言,我深深認為,女人,是一種可悲的動物。女人,十之八九,難以戰勝內心渴望被愛的弱點。
人活在世上,是一場歷鍊,可眾生皆不能戰勝自己人性的弱點。
親情,如果缺乏公義,極其可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