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ranslate This Blog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心魔 (2009)


早前聽同事說,香港的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惠英紅憑<心魔>奪得,很想看看。電影的名稱像鬼片,感覺十足邪氣。




故事講述一個少年,跟自己未成年的女友,發生性關係後,家庭關係之間的變化和駭人的悲劇。

如果此片不是惠英紅得獎,可能被大眾視為一齣低成本的劣作。

馬來西亞導演,何宇恆的拍攝,節奏感充滿沉寂味道,朋友看過只能用「悶」字來形容。劣與藝術,一線之差。

惠英紅的角色,在故事上應該是「配角」。可是電影在後半段,焦點突然轉向,女主角黃明慧突然對男朋友的愛情,消失得無影無蹤,令人費解。少女黃明慧沉默的服從,變得理所當然,女主角的劇份,無端,卻忽然落在惠英紅身上。

電影的前半部份,拍出少年人那種「愁之味」。寂寞的十七歲,誰不經歷過。自然湧上的那種藍色憂鬱,對戀愛的問號,前途的迷惑,如霧如煙捉不緊。兄弟姊妹之間的比較,父母的期望,建制的積壓,全都表現在抑鬱的情緒中。很喜歡電影中,少女在聽王菲那一曲<暗湧>,旁若無人,沉醉在自己世界之中。




導演精準抓著少年心境,鏡頭卻突轉向中年母親,為闖禍的兒子奔走。徐天佑飾演這不俏子,入型入格,非常欣賞。



有影評形容惠英紅的角色,是戀子狂,太誇張了。不過確實,導演鋪排,母親不喜歡兒子的女友,兒子不喜歡母親的男友,成功折射出母子之間,關愛的曖昧視覺。婆媳衝突,兒子夾在其中,這類事例,普遍非常,其實不過是母子錯亂關係的伸延,這是大部份人都不知道,自己活在戀母情意結之中。很多年輕或中年夫婦,愛情悲劇收場,就是因為這樣。


親情,一直為人所歌頌,可是大部份時間,親情,是悲哀的。



此片平淡,可是單欣賞惠英紅最後在警局一幕,已值回票價。惠英紅演出了,一個失婚母親,對兒子的保護,否認一切,自欺欺人,經典的Denial心理反應。

失婚,是女性最大的缺失。愛情受傷,也可致女人瘋狂。並非危言聳聽,受傷的女人,可以將所有對自己的彌補,投射到兒子身上。尤其單親母親的兒子(包括兄弟姊妹中最少的兒子),其縱容的程度,可以非常瘋狂。如果不信,可以細細觀察身邊的家庭。

正如電影中收音機的讀白所言,我深深認為,女人,是一種可悲的動物。女人,十之八九,難以戰勝內心渴望被愛的弱點。

人活在世上,是一場歷鍊,可眾生皆不能戰勝自己人性的弱點。

親情,如果缺乏公義,極其可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Stat Counter


View My Stats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