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夢想的話,不要看《狂舞派》;。
如果你曾經擁有的話,請小心。
這是我給你的挑戰,也是人生的一句, Theme Statement。
青春,是任何人,都擁有的東西,也是任何人,也留不住的東西。如果容不得別人取笑,那便要問,自己曾付出多少努力,去維護它?
熱血硬派,信念如東洋人嗎?
錯。
100%香港本土,發掘自理工大學的故事,可不是「抽水式」的 Propaganda。
話說回來,<狂舞派>劇情,好不好看是一回事,顏卓靈,夠不夠照,也是另一回事,最核心,是一部電影,能啟發你多少。
那是,今天或舊日,任何人,任何年齡階層,追尋「夢想」的熱忱。
「為了_________,你可以去到幾盡?」
(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_________?」
Fill in the Blanks.
Watch out your answer.
一句挑戰,就像傳教。沒有思考,原始的熱情,當代資本主義的Grand Design 之下,頻臨絕種的生活態度。
其實,Hip,有「立即」、「現在」、「Here and Now」的意思,Hop,則有Hopping跳躍之意,源自美國 New York,黑人 Hip Hop文化,有反控訴社會都市化、邊緣小數族裔的意思。
後冷戰時代,資本主義勝出,大制度都市化,整體社會人力,變成一顆顆螺絲,人的獨特性盡失,一切金錢掛帥,致自我身份迷失,可在這大時代下,反而孕育黑人 Rap、Beatbox、Graffiti、Break Dance等等,講求個人表達的藝術。
近數十年,Hip Hop次文化,一浪一浪,席捲全球,不計歐亞歌星演變的曲風舞姿,黑人說起英語來 Man, Man 的,酷得讓白人驚訝,連互聯網遭嚴厲封鎖的中國大陸,也擋不住地上地下的「嘻哈文化」。
嘻哈文化,每人也有當 Spot Light的表演時間,誰做得好,誰佩服誰,集體當評審,Wisdom of Crowds,絕對公平。
不過,香港的地價太高,街道太狹,活不化工廈,藝術創作空間給扼殺,活埋青年人的夢想。駒歌一曲<再見理想>,十數年,言猶在耳。電視編劇人說一句:「 This City is Dying。」不對嗎?
還是< 狂舞派 >,將一份份追逐夢想的熱誠,搬上銀幕,來得踏實。中間的過程,也是一齣「狂拍派」吧。
看<狂舞派>,千萬不要當荷里活的老套路去看,精明的,還是要留一點空間給自己。因為,電影已經打破 Standard Commercial的 Fool Triumphant 格局,將追尋夢想的人,包括「你」本人,放上銀幕。
最後誰是冠軍,一顆明亮的暗示,關鍵是自己看不看到而已。
皇帝的新衣嗎?隨你怎樣說。
總而言之,本土反思,本土情懷,拿< Step Up >
蝶變理論,星星之火,始終希望可以延續火紅的年代,追逐未完結的實驗。
本土出生的楊過,金庸借黃蓉,最後給他安一個「狂」字。
狂舞派的狂,同樣也充滿擴散性的熱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