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星期六

姬路城 (第十三回) 2008 冬


(行程的第五天)

第二回 蜜月火災
第三回 京都都和
第五回 嵐山
第七回 二条城
第八回 本能寺
第九回 牛舌刺身
第十回 本願寺
第十一回 環球影城
第十二回 姬路市
第十三回 姬路城
第十四回 姬路城
第十五回 姬路城
第十六回 大阪城
最終回 豐國神社


大手前手洗
看完姬路市跟電影的關係,走出觀光案內所,沿著大馬路往前走,過了「大手前」的十字路口,人有三急,剛好在旁的「大手前」公園有洗手間,便立即匆進。解手出來後,抬頭見天空烏雲密佈,擔憂下雨,怎料雲盡處,一座類似城池模樣的建築物,矗立遠方,那就是姬路城嗎?






姬路城前
近距離接觸日本城池,心情總是興奮,原來日本城池的外型,跟KOEI電玩中無異。遠看,城池根本就是一副巨型盔甲,頂層天守閣活像武士的頭盔。人們走在路上,對比上來有如螞蟻細小。

出了公園,來到「姬路城前」的街口,車輛在兩旁飛馳,行人愈來愈多,大家已在集中在對岸路上,向著城堡方向魚貫進場。

今天是日本人的新年,跟中國人的年初一相近,這麼多遊人,一家大小不到別處,來看城堡? 無他,因為姬路城每年1月1日和4月6日是為城堡日,免費入場,大家也來走走。進場費用成人600日元,學生200日元,一家大小合共二千日元。反正逛公司吃東西至少要數千塊甚至上萬日元,看城堡說故事具教育意義,開心快樂也不一定要付貴賬才得到。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國寶天守閣
到了對岸,一塊巨石刻有「國寶姬路城」字樣在歡迎我們。所謂「國寶」,先是1928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歷史遺跡,再1931年城堡頂層的天守閣被政府指定為「國寶」。

姬路城自古已來,已經不斷修葺。修城費用沉重,最是令人頭痛。日本人籌款當真有辦法,先正其名,指來指去還不是為錢。即使1937年侵華行動開始,國內仍然繼續集資修葺城堡,直至1944年太平洋戰事失利,日軍被盟軍大反攻,才告暫停。





















進入城堡前,先經過一條極度寬闊的護城河。依傍河邊的樹木,顯得細小如草堆。如果你是敵方大將,面對這麼闊的一條護城河,要怎樣攻城?




















走過水護城河上的木橋,左手面的姬路城堡仍矗立在遠方。




















一城之主
走過正門入口,並不算到達姬路城,單看石牆矮小單薄,已經知道這並不是軍事設施。大門口只是最外圍圍牆部份,真正屬於城堡的部份的,是中央位置。外圍周邊,屬於「城下町」,即城堡下的街道。

古時有權勢的武士,稱之為城主,是城堡的持有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城主看似威風,但其實開支極大。城主要擁有兵力才能佔據城堡,所以他要有數千至數萬兵力,如果每個士兵都有家室的話,那麼城主要養活近一萬至十萬人不等。

城主居住主城,兵士和將軍的家庭住在城下,大家組成不同社群,有街道,有商店,有馬房,有農地,嚴然是一個有保護網的社會,有點像英國亞瑟王的卡美洛城。

令人驚嘆的是,姬路城在十四世紀已經不斷擴建,城內的防禦設施和水利系統,能跟古希臘城邦一較高下。十七世紀,歐洲航海業發達,葡萄牙人第一次踏足日本列島,也被這種典雅的建築術為之傾倒,連連叫絕。





走進圍牆,是一片廣闊的平地,中間褐色的草地,是一片天然的運動場。






城堡居高臨下,頂若摩天,頗有王者坐鎮天下的氣勢。

自十四世紀,姬路城被不少名門家族你爭我奪為自己居城,先是住在此處近一百年的「赤松家族」,被對頭人「山名家族」,奪了城堡,後來「赤松家族」捲土重來,重奪城堡。

一百年後,戰國時代,姬路城由「赤松家」的家臣,「小寺氏」家族居住,卻因為實力不足,被人稱「猴子」的羽柴秀吉攻佔。從此,羽柴秀吉在姬路城站住陣腳,實現他統一天下的大業。

終於也能踏進姬路城的地域,城堡只在眼前,想起當年叱吒風雲的羽柴秀吉,他,曾以這片土地為據點,展開一段段追逐人生成就的高峰。


厚厚的雲層壓在頭上,彷彿大雨隨時傾盆瀉下。


突然,鳥兒成群從樹林中飛出來,不知是逃亡還是在忙碌。




柏木棟樑
這一根根大樑,就是支撐城堡的主要棟樑。這些棟樑重量相信有噸位,不知古時建築要動用多少人力。

古時建城多用柏木,既防蟲又防腐,粗粗的數十根,撐起整座大廟巨城。即使打起大風,也能穩固站住。相對杉木而言,柏木較為堅固,沉常柏木有20-30米高,而直徑可達2米,粗度有一扇門那樣高,十分厲害。

柏木中有一種叫絲柏木,可以有上千歲數,日本的飛驒山區最出名。上千年的古木,如果五十人手牽手,也未必能將它圍住。千年柏木,像<阿凡達>中的古木一樣,雄壯得令人流淚,見到古木要抱著它大哭一場。如果站在旁跟古柏拍照,不知應該要照樹還是照人,角度相當難取。柏木適合生長在溫帶氣候,於歐洲和地中海的柏木不及長在溫帶的壯健。因此柏木中國和南美最多,但中國和南美砍樹不手軟,皆到了瘋狂程度。

說起「柏」字,名字中有「柏」的朋友,應當要活出如柏樹的堅固沉實和責任感。二十年前,有位小演星「小柏林」,大家看他的「柏林週記」看得津津有味,鄭氏父母為他取名「柏林」,所指的「柏樹森林」,更較一顆柏樹厲害,父親寄予的責任感,可想而知。二十年後,小柏林長大後,當了警察,未知能夠撐起警隊。

姬路城的柏木棟樑,一站就是數百年,為我們人類來說,是個驚人數字,為柏木來說,六七百歲就死掉,叫英年早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